慈爱心灵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0807

【白话视频笔记】第101集 - 佛言佛语摘录(附-复习题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9-1 07:47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【白话佛法笔记摘录】

第101集 - 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



本集视频


【看师父说白话佛法】视频合集

《初学答疑群》扫码进入
《Whatsapp学习群》<<<点击进入
如微信点开,选择右上角“浏览其中打开”

【最新发布】提取群-非法布施
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

《每周四,日19点周四早6:20周六13点共修》




人的开心、快乐、悲伤,都是随着你心在动。万物唯心,你的心识变化。…所以你的思想内在的分别心、你的观念都会给你内心起到波涛。

BH-101


为什么叫习惯性思维?…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东西,这是你的第六意识在慢慢成长。你接受了哪些后天习惯性的思维,那你就产生了哪些喜怒哀乐,所以人的第六意识,其实就是一种第六感觉。所以我们经常说第六感觉,它是一种感情聚合的交织点

BH-101


所有的这一切,当你的意识——这种肮脏的和干净的意识,存在你的第六意识当中,你实际上要学会很快地在第七意识之前,就要自己第六意识的感觉,要梳理干净,要返回到自性归到本体。佛法讲的就是找回我们自己的本性,只有找回我们自己的本性,你才会拥有佛性

BH-101


产生讲的对和不对,那就是“感而遂通”——都是由感觉开始的。所以人这个感觉,而使自己的思维慢慢地随着某一个感觉的概念而变化

BH-101


在第一个思维之后,学佛人要懂得你怎么来改变呢?就是当一个思维过后,你必须在第二个思维还没有开始想之前的当中,你就必须看清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。…把这个第二个思维——要跟进的那个思维,完全把它要回归到“一元”这个基本理论中,也就是回归到“第一”,…而不应该产生第二个虚拟的设想,那么用第三个正确的思维取代第二个思维。…用这个归还到本体的正能量的思维,来打消第二个思维,实际上就是“寂然不动”,就是回到第一个思维当中

BH-101


能够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,你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本性、找到佛性,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不动的清净境界。也就是什么?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干净的地方,控制自己心理的状态。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“止观”——叫你不要再看下去了,叫你止语,不要再去讲了,这就叫“参禅”,这就是我们六波罗蜜当中的忍辱之心”。

BH-101


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:当你意念一起来的时候,你就要有修养精进忍辱心, 你又要有寂静的功德。你明明知道欲念会让你上火、争吵,你要用自己寂静的冷静心,把自己内心的一种膨胀的怒火要压下去,去纠正它,从而形成忍辱之心。所以佛法讲来讲去,讲到后来就是做人

BH-101


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,就是靠着内涵内修禅定,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贡高我慢,破除了多少的贪瞋痴慢疑。这就是内在的心像金刚般若一样如如不动

BH-101


今世的苦果源于前世的恶业,…今世的善业可感后世的善果,就是“要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要知未来果,今生作者是”。

BH-101


业报非常地可怕,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注重口业的修行。所以我们人,一个人要想成佛,就要锻炼自己的金刚不坏之身,这个身实际上就是你的

BH-101


要去滓成器,过去我们讲“去滓成器器即精好”,也就是说学道之人要把自己心中的污垢去除,不要去染著,就是“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”,也就是说你只要把心里的污垢染著去除,你的行为就会变得非常地干净。

BH-101


人在不明理的时候他才会无明火。所以但凡发怒,都是一种违背于佛法的精髓的一种体现。所以真正的学佛人,他不会发脾气;真正的学佛人不会太肯定自我的看法,这就是要去除执著。这样的人才一生少后悔

BH-101


返回上一篇

学习下一篇


或者

一起来复习

边听边看边填空

建议对照文字,并手写纸上便于记忆



人的开心、快乐、悲伤,都是随着你    在动。万物唯心造,你的             在变化。你心认为“我现在很安静,我现在很安静”,你可能就安静了;你的心认为“哎呀,我怎么这么烦躁?哎呀,我控制不住了……”,你就真的会控制不住,这就是你的心。所以你的              和内在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、你的            都会给你内心起到波涛。


就等于一个婴儿生下来的时候是没有想法的,他的心很平静,像大海一样。但是他逐渐长大之后,在他的人生的风浪当中,风风雨雨当中有了风、有了浪,他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,这个孩子,他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开始变化,他的第    意识开始成长。等到他第六意识慢慢地成长,长成后,慢慢地变成一个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思维,那么他就产生了喜怒哀乐。


为什么叫习惯性思维?过去科学家做个实验,跟小孩子说:“哭!”就做个脸相给他看“笑”。然后跟小孩子说:“你笑啊,你现在开始笑”,然后就做个哭的样子给小孩子。这孩子就是根据你所讲的“笑”,他就哭;你说“哭”,他就笑。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东西,这是你的第六意识在慢慢成长。你接受了哪些后天习惯性的思维,那你就产生了哪些喜怒哀乐,所以人的第六意识,其实就是一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。所以我们经常说第六感觉,它是一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的交织点。


所以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。又有恨、又有痴、又有贪,有的时候又觉得很快乐……有的人为什么皮厚?在骗人家的时候,他还在心想:我不是也被人家骗过吗?所以我骗他是天经地义的。所有的这一切,当你的意识——这种肮脏的和干净的意识,存在你的第六意识当中,你实际上要学会很快地在第    意识之前,就要把自己第六意识的感觉,要梳理干净,要返回到            、归到             。佛法讲的就是找回我们自己的            ,只有找回我们自己的本性,你才会拥有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师父现在正在跟你们讲思想,你们本来没有想过很多事情,因为师父讲的话引起了你们的思维,对不对?我不讲,你们不会去从这方面想吧?我一讲了,你们从这方面去想了,你们就会对师父的话产生分别心,对不对?那有的人就觉得师父讲的话“对”,有的人就讲“不对”,那是不是对师父的话产生了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了?所以产生讲的对和不对,那就是“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”——都是由感觉开始的。所以人这个感觉,而使自己的思维慢慢地随着某一个感觉的            而变化。


比方说我看见了某一个人,我开始没觉得他很会吃,每一次看见他都吃得很多,那么我慢慢地思维感觉着“哎呀,这个人怎么吃的这么多?”一个概念。每一次都看到怎么吃得这么多,那么这个“这么多”就是他的一个概念。那么在我的心里就会产生变化,一看见他就产生了一个概念叫“吃得多”。所以在第一个思维之后,学佛人要懂得你怎么来改变呢?就是当一个思维过后,你必须在第二个思维还没有开始想之前的              ,你就必须看清这是一个            的世界。


这师父跟你们要举例子了,因为讲得很深。也就是说,比方说,你今天在想佛法某一个问题的时候,你说,比方说吃素,“吃素啊,吃素是蛮好的,但是吃素的人你为什么吃蔬菜啊?蔬菜它也有生命的,植物也有生命的。”好,你的第一个意识已经开始想过了。第一个意识是“吃素很好”,第二个意识是“哎?吃素,那么植物也有生命的,那么我们吃植物对不对?”这个是第二个意识。在你第二个思维还没开始之前的当中,你必须看清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。就是说你要认为他第二个想法那是错误的,你就必须知道“我们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而吃素”。


所以你就把这个第二个思维——要跟进的那个思维,完全把它要回归到“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”这个基本理论中,也就是回归到“第一”——刚刚你认识到的“哦,吃素是好的”这个理论当中,而不应该产生第二个虚拟的设想,那么用第三个正确的思维来           第二个思维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,吵架第一句骂出去之后,他知道这句话骂错了,他后面一定是一个——就是比较软的话出来了,不会跟人家继续吵了。
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,你听到大家说你不好,当你第一个想法是“我怎么不好了?他们又在胡说了”。当你第二个思维想去跟他们评理的时候,跟他们争论的时候,在你这个想法还没出来之前,你要有一个马上感到“我要             ,我要              第二个思维”。你马上就会想“谁都会被别人讲”,而用这个归还到           的正能量的思维,来           你第二个思维,实际上就是“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”,就是回到第一个思维当中,大家听懂吗?不要让第二个思维来扰乱你第一个思维,这叫寂然不动。也就是说一个人冷静了,就算一句话讲错了,第二句千万不要再去            了,越弥补越糟糕。叫做“寂然不动,叫感而遂通”。


所以能够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,你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            、找到              ,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境界。也就是什么?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             的地方,控制自己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状态。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“              ”——叫你不要再看下去了,叫你止语,不要再去讲了,这就叫“            ”,这就是我们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当中的“             之心”。


所以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:当你            一起来的时候,你就要有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心, 你又要有寂静的              。你明明知道              会让你上火、争吵,你要用自己寂静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,把自己内心的一种膨胀的怒火要压下去,去             它,从而形成忍辱之心。所以佛法讲来讲去,讲到后来就是           。你有这种内在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,你还会跟别人吵架吗?你还会跟人家闹吗?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,就是靠着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,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,破除了多少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。这就是内在的心要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一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好,今天要跟大家讲一个佛陀的故事。我们知道今世的苦果源于前世的            ,这个都懂的;今世的              可感后世的善果,就是“要知前世因,今生             是;要知未来果,今生             是”,对不对?


有一次,佛陀正在精舍中。他对诸位比丘弟子在宣讲真理的时候,从门外走进一位被外道差遣而来破坏佛陀的少女。这个少女走进来,直接地就走到了佛陀的座前,一手指着自己的腹部,一手指着佛陀道:“沙门,你害得我好苦啊!你既与我私通,现在我有孕在身,你却不顾我的一切,我到处去找寻却找不着你,原来你躲在这里逍遥安乐。为什么你家事不管,却来说这些无用的废话?现在你总算给我找着了,你怎么样安置我啊?”


静坐在那里听闻佛法的所有的大众,一听少女所说的话,不觉大惊。大家都心中奇怪,低头默然(没一个人讲话)。这在当时有神通的目犍连尊者,不慌不忙地从座位当中施展神通,变化出一只老鼠跑入了少女的衣服里,把那扎在腹中的绳索咬断,于是藏在里面的一只脸盆,从这位少女的肚子这里掉了下来。这时候在座的弟子们见状都喜笑颜开,惊疑顿失,并且唾骂少女,说道:“你这个罪人,妄兴诽谤,诬赖无上正觉的人天导师。土地无知,才会容载你这个恶物啊!”“是啊,是啊……”大家都在这么讲。


话声刚落,地突然之间裂开了,猛烈的火焰涌了出来,那少女就堕落了大泥犁中。阿阇世王目睹此情,心惊毛竖,请示佛陀说:“佛陀,这个女子现在她在哪里啊?”


佛陀告诉他说:“大王,她现在所堕落的地方,名叫‘阿鼻泥犁大地狱’。”


阿阇世王又问道:“佛陀,我不明白,这女子身不犯            ,只口造           之罪,怎么会堕入阿鼻地狱呢?”


佛陀开示道:“大王,我所说的法中有上、中、下三种,其实就是            。”


“佛陀,请问您,哪种为重?哪种为中?哪种为下?”


佛陀说:“    行最重,    行处中,    行在下。这个女子所造的罪孽就是属于          。”


舍利佛插口就请问佛陀道:“佛陀,为什么这个女子要来诽谤佛陀呢?”


佛陀告诉舍利佛说:“在往昔的劫中,最胜如来住世的时期,有凡、圣两位法师。那圣师名‘无胜’,因修行精进,证得六神通,所以一切修行者都对他恭敬有加。另一位凡师,一般的普通法师,他名叫‘常观’,在修行的功夫上,距离无胜法师相差甚远,并且他世俗的习气很重,常闹脾气,因此别人对他都不很重视。


那时候,当地有一位财富震动王城的长者(就是一个非常有钱的,城中非常有钱的长者)。家中有一位很出名的贤妇(就是非常德贤的夫人),名叫善幻女,德貌俱备。善幻女对修行者都是尊敬供养,尤其是对无胜法师更是特别地恭敬。每日的供养都是常选最可口的食物,这是因为无胜法师修行功夫上的精进,从而得到应有的福报。一般人的眼光常是有色的,有               的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。善幻女对修行者虽然恭敬供养,但她对修行者的看法还是有分别心,不能平等对待。因此对那修行较差的常观法师,这位善幻女就不显得那么虔诚(因为她对法师有不同的分别心),虽然她也是相等的供养,但在行动举止上就有照顾不周的缺点,时常现出不恭敬之处。这在未证果之前,对世间虚幻不实、还有               的常观法师看来,当然他会为自己抱不平。于是流言就自然走了出来,这位常观法师逢人就是经常有些造谣地说:‘啊,善幻女与无胜法师有私,同样的供养品,暗地里却有分别。’


佛陀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,又对舍利佛说道:“你知道那常观法师是谁吗?”


“不知道,世尊。”


“曾经有一世,就是我的前身。现在虽然成就佛陀,但是余殃未尽,所以还得再受脸盆假腹的诽谤。”


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               非常地可怕,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注重               的修行。所以我们人,一个人要想             ,就要锻炼自己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之身,这个身实际上就是你的    。要去滓成器,过去我们讲“去滓成器,器即精好”,也就是说学道之人要把自己心中的污垢去除,不要去            ,就是“去心             ,行即              矣”,也就是说你只要把心里的污垢染著去除,你的行为就会变得非常地干净。


所以师父跟大家讲,没学佛之前,人经常发怒; 学佛之后,就是我们明理了,我们就不会发怒。因为人在不明理的时候他才会无明火。所以但凡发怒,都是一种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的精髓的一种体现。所以真正的学佛人,他不会发脾气;真正的学佛人不会太肯定            的看法,这就是要去除              。这样的人才一生少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谢谢大家。

好,我们下次节目再见。



更多白话视频笔记


白话佛法学习 - 书籍、音频、视频全了



*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!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防失联、更多精彩【点击】下图


防失联【点下图】安装APP苹果|离线|安卓



【点击下图】进入【资料大全】





文章推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慈爱心灵

GMT+8, 2024-11-24 18:45 , Processed in 0.08830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.4

© 2001-2020 慈爱心灵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